近年来,在国家政策鼓励下,中国企业纷纷砸下重金,投资芯片产业的研发,经过多年的底蕴累积,近期迎来一波技术突破潮。而此时,正值日本与韩国在芯片产业方面的合作产生了龃龉,也给予了其他国家也包括中国的芯片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契机。
中国14nm芯片首次量产,多家芯片中企技术突破
据公开数据显示,到目前为止,中国57个芯片项目宣布总投资额超15000亿人民币。而这些投入不仅意味着中国以及中企对芯片研发的重视,也意味着未来中国的芯片技术将会越来越高,并在全球顶尖芯片领域也有一席之地。
投入就会有回报。据中芯国际数据,2018年中芯国际的研发投入就超6亿美元,居中国芯片企业研发投入之首,可谓是大手笔。而据中芯国际近日宣布,并且据中芯国际的规划,中芯南方厂会2019年第三季度,中芯南方厂第一代14纳米FinFET工艺,即中国首条14纳米芯片生产线已成功投产,月产能为3.5万片。建两条该规格的14纳米芯片生产线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中芯国际率先达成14nm芯片量产成就,也是提前完成2014年中国定下的芯片产业发展纲要中,2020年要实现规模量产14或者16纳米制造工艺的目标,为我国的芯片技术底蕴添砖加瓦。
作为中国的存储芯片的中坚力量,紫光旗下的长江存储自2016年成立以来,存储技术就屡屡得到突破。2019年9月,长江存储更是宣布64层256G的3D NAND已实现量产,2020年月产能将可达到6.5万片。
此外,还有作为芯片制造核心设备方面,尽管被美国劝说不要出口的荷兰阿斯麦(ASML)总价值1.5亿美元的EUV(极紫外光刻机)迟迟无法给中企发货,不过中国在这方面也有中微半导体等先进企业。据中微消息,1月2日,中微半导体顺利获得长江存储的9台蚀刻机大单。此外,中微半导体5nm的蚀刻机正在中企台积电产线进行测试。
日企恢复对韩供应芯片材料,美国却担忧被断供
而作为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互争龙头的日、韩两国,自2019年7月日本宣布断供韩国关键半导体材料后,贸易关系异常紧张,甚至影响到双方其他领域比如韩国泡面、日本汽车等的贸易往来。
不过,据日本共同社报道,森田化学工业株式会社1月10日正式宣布,时隔半年后,此前由于日本政策而暂停的对韩出口高纯度氟化氢业务,2019年12月24日已获日本首肯,并于1月8日正式发货。
说起日韩的芯片材料的供应纠纷,在这半年内是闹得沸沸扬扬,甚至闹到WTO上诉机构那里。日韩两国的经济也受此负面影响而呈下滑趋势,尤其是出口依赖型国家韩国,2019年出口总额大跌至5424.1亿美元,较2018年下滑幅度高达10.3%。
不过此时,日本松口放开部分对韩关键芯片材料的限制,也是韩国多方斡旋的结果,未来日本如何决定还是一个未知数。但是,此消息对中国企业影响不大。而美国却开始担忧自己的芯片被断供的问题了。
尽管美国芯片技术十分强劲,然而在多年的产业转移过程中,芯片制造产业已经转移到韩国、日本等其他国家了,而美国基本上是只做芯片设计方案比如高通等,在芯片制造工艺方面都是找中企台积电、三星等代工,长期发展很可能将会使得美国的芯片被他国掣肘。
因此,美国开始计划大规模补贴,以鼓励美企重建芯片生产线,然而由于芯片工厂高昂的设备、人工成本,初步统计可能高达150亿美元(约合1060亿元人民币),以及芯片量产制造工艺等技术问题,美国的补贴鼓励计划很可能不能落实。
本文由 探界网 作者:大胖子 发表,转载请注明来源!